欢迎访问敦煌党建网! 
当前位置:敦煌党建 >> 党员教育 >> 浏览文章

发扬“莫高精神” 培育文物保护人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24年09月30日  阅:  字体:

敦煌文化的弘扬和敦煌文物的保护利用离不开高层次文物修复人才在文保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近年来,面对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的局面,敦煌市立足工作实际,充分把握文物保护人才发展规律,强化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人才培养同步推进,切实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优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

完善培养体系,探索协作培育。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开展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育合作,依托人才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学校理论+基地实践”模式的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支持敦煌研究院等文博单位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文化交流领域建立有效的交流与联系机制,广泛开展人员交流合作。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等内容,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务晋升和绩效分配相结合,建立完善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打通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调动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化文物保护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制度,激发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工作活力,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积极为文物修复高层次人才申办“陇原人才服务卡”,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和就医保障等方面提供精细、优质、高效的服务。

加强平台建设,助推事业成长依托敦煌研究院申报组建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发展水平,聚合省内外科研力量,承担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重点研发项目。支持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东京艺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专业机构合作共建敦煌学教育研究新平台。建设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推进相关文物高清数据采集和展示利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推动敦煌学国际艺术研修中心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交流合作,促进敦煌学在世界繁荣发展。探索与国(境)外敦煌文物收藏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完善文物修复人才培训基地配套设施,编写培训教材,充实师资力量,强化与高校的联合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

打造人才梯队,注入不竭动力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选派文物科技保护骨干人员参加文物预防性保护、科技考古、石窟保护研究等业务培训。充分利用联合考古调查与发掘等项目,开展文物科技保护、石窟保护和历史遗迹修复等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文物保护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修缮工程聚才、育才优势,通过师带徒、“匠”带“兵”的方式,培养一批省内名匠、文物修复师等技能人才。组织技能人才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和西北五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文物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着力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探索新时代文物传播利用新途径,加强文物数据资源开发、信息服务、新媒体宣传策划等方面人才培养,联合省直文博单位、高校和社会组织举办微视频直播、3D全息影像技术复原、数字化陈列设计、文创产品研发、“云展览”等业务培训,培养懂业务、会技术的复合型宣传人才。

责任编辑:敦煌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