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当前,在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权责配置、管理机制、人员配备,为基层减负赋能,才能有效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优化权责配置为基层赋能。基层事务的一大特点就是点多、面广、事杂,医保、民政、信访等所有上级部门的工作最终指向的都是基层,致使基层事事都要理、件件都得干,然而,基层政府职权相对较小,例如人事编制、环保督察、行政执法等诸多地方治理的职权还保留在县一级,对于下放的工作任务,基层只能执行落实,自主管控的范围很小,致使“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解决这些难题,减负放权是关键。按照精简规范、务实管用的原则,梳理和明晰“党政领导、部门管理、属地责任”等基层权责关系,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动态调整清理不应由基层承担的事项,让权、责、利对等。
优化人员配备为基层赋力。“小马”之所以小,很大原因是基层事务繁多但干部队伍力量薄弱,多数干部身兼数职,一人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在面对急难险重工作时,更需要基层干部第一时间应急处突、沟通协调,做好群众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可谓分身乏术、“压力山大”。所以,为基层赋能增效势在必行。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培育后备力量,建立科学规范的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强化人、财、物等基础保障,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待遇保障、队伍力量、教育培训、正向激励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力度,建强党组织堡垒,夯实基层基础。
优化管理机制为基层赋效。基层工作虽然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但是一些基层依然存在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究其原因,个别干部自身动力不足,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想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让“小马”跑得更快更稳,要通过健全“赛马”机制,开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赛道,鼓励“小马”在赛场上争先进位,选拔出有干劲、拼劲、闯劲的“劲马型”干部,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流动交流上予以倾斜,营造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