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城市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第一力度、第一责任抓实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以人才优势厚植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以党管人才“破题”,树牢“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全市人才工作“一盘棋”思想,切实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日常调度,坚持常规工作定期议、专项工作专题议,有效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夯实管服责任,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化一评议”责任机制,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氛围。落实政治待遇,引导人才参加重大政治活动,推荐优秀专家人才依规依法按章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擦亮“政治标签”,提高“政治待遇”,引导专家人才助推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蝶变”升级。
以平台建设“承题”,赋能发展“第一要务”。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集聚离不开优质的平台载体。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城市相比有不小差距,建设吸引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的平台体系,就要更加注重立足县情实际,集中优势资源,科学精准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清单,采取“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等柔性方式,积极引进各类专家人才,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重,摒弃“看头衔”“一刀切”等老观念,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事业留人、用平台聚人,探索“人才+项目+产业”的创新模式,力争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以多元服务“解题”,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环境为本。层次水平越高的人才,对发展环境就越看重、越讲究。优良的人才环境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和推动力,对外产生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事关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要建立完善人才联系服务机制,分层分类确定联系服务人才对象,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应人才之所需、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探索人才全方位、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模式,既办好干事创业的关键大事,也做好衣食住行的日常小事,构建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厚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县域人才发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