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考核工作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不断完善分类综合考核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切实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考核“坐标系”。紧扣省市考核指标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有侧重地进行特色化、差异化考核,注重把最具代表性指标、关键性指标和核心指标纳入工作任务清单内容,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一些拉不开档次的“僵尸指标”进行删减,既重视近期可以实现的眼前目标,又重视打基础、利长远的远期规划,鼓励各镇、各部门单位“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比速度”,树立创先争优鲜明导向。
准确把握考核“方法论”。坚持主体清晰、责任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参照系、增强可比性,合理分配赋分权重,体现考核科学性。突出把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项目推进、乡村振兴、树牢正确政绩观等作为考核重点,把准工作方向,以考核导向引领干事导向,切实把考核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坚持把工作实绩和各级评价相结合,通过民意调查、市委全委会测评、市级分管领导打分等方式,全面掌握各镇、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以满意度考量领导班子服务民生、社会保障实绩。
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坚持考用结合、以考促干、用绩识人,“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选派市级领导担任考核组长,纪委、组织部门等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杜绝在考核中凭关系、凭感觉、凭人气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树牢重公论、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单位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适当提高优秀等次的比例,并在推荐提拔干部时优先予以考虑,充分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全市干部注意力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为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