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敦煌党建网! 
当前位置:敦煌党建 >> 要闻导读 >> 基层党建 >> 浏览文章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21年09月10日  阅:  字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七里镇三号村党总支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踏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主动奔着问题去,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了“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将心比心,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村党总支认真落实联系群众制度,主动把脚步送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和大家拉家常、道里短、听心事,把群众的每一个烦心事、难心事、闹心事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想办法、列计划、加以解决。比如,六、九、十组的葡萄地边的道路坑洼不平,葡萄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极易出现外皮擦伤、甚至破裂的情况。品质下来了,价格自然上不去,群众的意见也多了。村党总支多方筹措资金,赶在葡萄开园采摘之前,完成1.8公里的道路硬化。路虽然不长,但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三号桥村八个组3800多亩地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导致浇水困难,村民们只能用八十年代修建的小土渠灌溉。村党总支积极争取到了渠道建设项目,利用125天的灌溉空档期的,修通了一条32.1公里的崭新U型渠,一并拓宽平整田间道30公里,新建节制闸2300多个。“现在,我们浇水都不用带铁锨了,手一提闸板就行了。”三号桥九组组长施小龙自豪的说。路平了、渠通了,群众的投诉自然而然就少了。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良苦用心,互助照顾化解后顾之忧。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在逐步凸显,三号桥村也不例外。年轻人外出打工,青壮年下地劳动,就只剩老人独自留在家中,无人照看,年轻人想勤劳致富但又有后顾之忧。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号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作龙主动提议: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改建“幸福老人互助院”,由村妇联、各妇代小组长义务照顾本村老人。这个提议得到了村组干部们的一致赞成,也获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赞扬。后来,一些爱心企业得知后纷纷捐款捐物,热心的党员群众和志愿者也加入到了队伍,陪老人们聊天、娱乐,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需求,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也让老人们的子女能够更加安心在外打拼、勤劳致富。2018年,三号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21年又被中共酒泉市委评为“样板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苦口婆心,形成基层自治生动实践。因为靠城临路,地理位置好、发展潜力大、各种业态多,三号桥村曾经一度是领跑七里镇的“富裕村”。但随之接踵而来的各类矛盾纠纷、信访问题,也一度让三号桥村成为全镇的“问题村”。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下定决心改变矛盾多发、频发的现状。首先,建立村干部走访联系党员群众的制度,每人每周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排查矛盾纠纷问题。只要听见谁家有小纠纷,小矛盾,村组干部们就第一时间找上门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耐心进行劝说和疏导,确保矛盾不出家门。比如,今年7月下旬,邻村一村民在拉运土方时,没有采取防尘措施,致使三号桥村十组村民詹某5亩葡萄树落满尘土,影响了葡萄的生长和销售。詹某向党总支反映后,村党总支第一时间召集双方现场调解,在村组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一次性赔付詹某3000元,并进行了司法确认,有效化解了一起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两年多来,三号桥村党总支通过主动找、群众提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3件,成功化解22件,调解率达到了95.6%。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同心协力,引领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村党总支积极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先后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前往西安、成都、张掖等地考察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户利用临路和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截至目前,全村建成客栈一条街,带动农户30户,并组建成立民宿旅游协会。同时,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本村优质林果产业,大力发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等新型业态,让“土味”十足的农产品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自2016年起,三号桥村民宿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的华丽转身,现在全村30户农户靠着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增加了收入,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万元。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党总支:我为群众办实事 事事办到心坎里

责任编辑:敦煌党建